Corporate Citizenship

IBM P-TECH 導師計畫 — 勇於嘗試,從問問題中釐清方向

分享文章:

大部分的我們,在10幾歲時,也許都面臨過是要選擇傳統升高中大學的道路,或是讀完高職五專直接進入社會;20歲初頭,該選擇哪個專業、畢業後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進入職場後,遇到問題又可以向誰請教的關卡。站在十字路口的我們,是否會希望能有一位導師或同伴,給予有時徬徨、有時焦慮的我們,一些方向提點、經驗分享,亦或是一起「破關」呢?

 

台灣 IBM 為加速培育企業人才、支持企業永續發展,多年來投入國際平台與資源,引進 P-TECH (Pathways in Technology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s) 教育模式,協同產業夥伴和與學校老師們為學生規劃技能與課程藍圖。其中「企業導師制」是 IBM P-TECH 計畫至關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接軌年輕人才與專業人士互相學習,打造持續性、效益、意義兼具的社群交流。在台灣,從企業內部招募有意願擔任企業導師的員工,與學生一對一訪談,根據學生的個人特質、興趣、對哪些專業希望能再深入探討,進一步與 IBMer 的擅長領域做搭配,讓不同世代雙向交流、提問,也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

 

接下來幾個月,我們將會陸續採訪 P-TECH 企業導師與導生,分享他們在導師計畫的心得與看見。本次 IBM 訪談 P-TECH 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自動化工程科三年級的謝可安同學 (以下簡稱可安),與她的企業導師— 台灣 IBM 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 高級資訊工程師 吳俊寬 (Jason Wu, 以下簡稱Jason)、台灣 IBM 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 應用系統顧問 謝凱靜 (Ada Hsieh, 以下簡稱Ada)。

 

初次會面與對學生的印象

個頭嬌小,有些內向但說話堅定的可安,從言談中提及對環保議題的重視,和對文學、獨立音樂、劇情片的喜愛,是個小文青。在國中時期的她,其實文科表現比理科突出,但同時也喜歡手作與邏輯思考,還參加國中辦理的電機電子技藝班。一直知道普通高中不在自己的考慮範圍內,加上在 IT 業任職的父親推薦臺北科大引進 IBM P-TECH 的教育模式,選擇五專的道路。由於專二接觸了C 語言, Python 和 Arduino,基於對 FAE 工程師 (Field Application Engineer) 這項需要用得上程式專業與客戶溝通的職業有興趣,配對到具有 IT 背景的 Jason 與系統顧問 Ada 作為她的導師。三個不同世代、經過半年的交流,會產生哪些激盪與火花呢?

 

 

 

 

 

 

 

 

 

 

台灣 IBM 全球資訊科技服務事業部 高級資訊工程師 吳俊寬 (Jason Wu, 左)、台灣 IBM 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 應用系統顧問 謝凱靜 (Ada Hsieh, 右) 在北科大五專部智慧自動化工程科職場實務期末報告與呂志誠科主任 (中) 合影。

 

 

謝可安同學

 

本身也是就讀五專、科大畢業後進入職場的 Jason,自己的子女和 P-TECH 學生年齡相仿;從 IBM 開啟第一份職涯的 Ada,則就像這群專科生的姐姐,兩人基於個人經驗加入了 P-TECH 導師計畫。他們回憶到,初次與可安實際見面,是在她二年級下學期職場軟實力的分組期末報告預演上。當時可安的小組從探討國中生升學制度,與組員自行設計問卷、在社群媒體發送、到街頭訪問家長、學生、教師、做資料清理和問卷分析,最後以簡報呈現研究成果。兩人從這個題目感覺到可安或許是想從這個題目驗證自己的選擇,因此 Jason 和 Ada 希望運用從自己的升學、職涯旅程給予經驗分享,給她一些信心。

 

臺北科技大學智慧自動化工程科三年級的謝可安同學 (右二) 在去年 6 月職場實務期末專題向大家發表針對國中生升學制度優缺點分析的調查結果。組別取名「小磚頭」意味大家團結一心,各司其職,小磚頭也可以發揮大大的功效。右三為當屆職場實務授課老師 國立台灣大學領導學程 許朱勝教授,其餘著P-TECH T-Shirt者為謝可安同學的同組成員。

 

 

從充滿緊張的首次碰面,到漸入佳境開始互動

在 2020 暑假第一次正式碰面中,可安有點擔心自己和企業導師會有些年齡與程度上的距離,但 Jason 和 Ada 向她親切的自我介紹,化解了她的擔憂。「第一次我只有詢問 IBM 是否有實習機會,以及請教兩人的工作內容,Ada 和 Jason 向我介紹他們作為工程師和顧問的一天,以及他們曾帶領或參與過的專案,我才知道原來顧問不會一開始就直接去面對客戶,而工程師有時需要整天寫程式,讓我回去開始思考,是否真的喜歡長時間坐在辦公室,還是比較喜歡接觸人群。」可安提及。

 

但當 Jason 與 Ada 反問還有沒有問題想問時,可安一時語塞,因此在下一次會面前,她先自行上網查詢資訊工程師和顧問具體需要哪些技能,再對照曾經在學校學習過的課程去做規劃,果然第二次就得到更詳盡的回饋。例如企業導師建議她,可以在 LeetCode 練習寫程式,也可以根據想從事的工作需要何種能力,去規劃欲選修的課程。因此,除了在學校精進 Python 和 TensorFlow,她還在課後學習 IBM 的 Open P-TECH 的資料科學基礎課程,希能從中鍛鍊統計和分析能力。

 

 

從在學時代累積軟硬實力

Jason 和 Ada 鼓勵可安,在職場上除了基本的硬實力,軟實力是相對更受重視的,有機會可以累積一些領導經驗,於是可安主動嘗試爭取班代的工作,後來也真的如願。她從中學到和不同族群溝通的細節 (如同學、課堂老師、科辦、P-TECH 計畫經理、同學等等),得到許多說話的機會,發現膽子變大、態度也變堅定了。對可安來說,擔任班代更像是一種引導 (Facilitate) 的角色「領導不是一種職稱,而是讓大家即使意見不一樣都有自由發言的空間」另外可安還學到,有時顧問從客戶聽到的需求,並不是客戶內心真正所想的,因此她也從教導同學課業著手,從問問題中試著找出同學在哪個環節不清楚,進而做觀念釐清。

 

「未來社會,並不是某方面表現特別傑出才是一個人才,而且學生的犯錯成本是最低的,有想做的事情就盡量去爭取,不用害怕犯錯。」Ada 一席話給了可安很大的鼓勵,也讓她收起了自我懷疑,有意識地朝自己的目標前進。「比起寫程式,我更擅長在大家面前表達,如果要和一群程式設計師競爭,我的軟性溝通能力會較能幫助我從履歷海跳脫出來。」直至今日,除了課後自主學習和持續與企業導師定期聯繫,可安也正在修改履歷爭取如商業分析、系統分析的暑期實習職缺,亦不排除挑戰軟體測試的領域。

 

心得收穫

可安認為企業導師計畫對她最大的收穫是心態的建立,鼓勵學弟妹如果有機會參與一定要開口提問。IBMer 也從與 Z 世代學生的互動有新的刺激和收穫。「想不到自己的一席話影響學生這麼多,看到可安把我們的鼓勵化為行動,讓我們非常感動。」Jason 和 Ada 從這個計畫的體會,是和學生相處,比起一般的「老師」,他們更像是「給予者」和「陪伴者」。Jason表示:「和這群十幾歲的年輕人交流,我也能提早知道我的小孩的想法與擔憂,很認同公司持續的培育下一代人才。」Ada則說:「透過擔任導師,我了解如何成為一位給予者 (Be A Giver),嘗試反思自己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予;當導生問到自己不了解的領域時,我也能和他們一起交流、探索未知。」邀請更多有想法、有熱情的 IBMer 一同加入企業導師計畫,將 IBM 的志工文化傳遞下去!

CSR Specialist

More Corporate Citizenship stories
2023-03-19

全通路時代四大數位基礎打造超個人化體驗

作者:Angie Lee 李怡靜 / Min Chi Wu 吳敏綺   全通路時代的來臨與挑戰 消費 […]

繼續閱讀

2023-02-28

從ChatGPT爆紅 談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工智能

文章作者:陳宇翔,IBM 傑出工程師、IBM 大中華區金融業首席架構師 最近AI業界最大的新聞無疑是ChatG […]

繼續閱讀

2022-08-04

IBM 純網路保險四部曲:(四)純網路保險-一箭雙鵰

鯰魚效應發酵 作者:IBM Consulting 混合雲服務解決方案顧問經理 王志明 政府按照純網路銀行開放模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