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
大學採用IBM雲端平台 學生分析數據從此變得更簡單
March 18, 2022 | Written by: Mimi Poon
Categorized: Data | Hybrid Cloud
Share this post:
身處於數碼科技年代,數據分析在教育學習領域中亦擔當了重要的角色,要令每位學生、教職員均懂得如何應用它成為重要一課。為了令學生能裝備自己於數碼時代保持敏銳觸角,香港樹仁大學(仁大)啟用了三個實驗室,當中包括大數據實驗室。但對非科技科學生和學系來說,分析大數據的技術及工具很複雜和難用。因此,仁大選擇了IBM Cloud Pak® for Data平台,解決這個難題,令數據分析變得更簡單。
尋求簡單易用的用戶介面
身兼應用數據科學學系主任、愛訊集團創新及研究中心總監及大數據實驗室總監的袁文貞博士最初想安裝Apache Hadoop系統進行數據分析,但對普遍學生來說太難使用。所以,我們向她推薦IBM Cloud Pak® for Data平台,不僅介面簡單易用,可以指導學生逐步完成任務,同時具備多個微服務以支援不同學科的研究。
根據需求提供數據分析產品
IBM客戶工程團隊與仁大進行研討,理解他們面對的難處、期望和要求。我們明白到仁大希望利用機器學習,分析非結構化數據,並於合理時間內提供高質量報告。我們為仁大部署了IBM Watson Discovery軟件作為期兩週的最小化可行產品( MVP ),為新聞數據進行分析。袁博士對分析結果非常滿意,除了提供非凡的洞察力,IBM Watson Discovery用戶介面可幫助學生提取有用的見解、驗證主題與關鍵字的關連性,以及製作報告。
數據分析形象化適合所有師生使用
該平台更提供一系列分析組件,令仁大能夠靈活地選擇最需要的服務。當中,IBM Watson® Studio的AutoAI圖形工具讓仁大能透過自動化建立預測機器學習模型,而且無須編碼。袁博士分享,學生可以透過AutoAI圖形工具,由數據採集、分析、結果到演算法效能,整個建模過程形象化。學生僅僅上了三個小時的課程便學到如何使用,教師亦因為容易使用而更願意教授數據分析。
促進學生積極使用大數據
仁大是率先採用AutoAI技術和低代碼或無代碼方法,向非科技科學生和學系教授數據分析的學界先驅。直至2022年1月,已有大約100名工商管理學系和經濟及金融學系的學生使用IBM Cloud® 平台,學習數據分析框架和 Python 編碼的概念。袁博士表示部署非常成功,學生的回應非常正面,將有更多學生和教職員在研究項目中使用 IBM雲端技術進行數據分析。
我們很高興能夠透過IBM Cloud Pak® for Data,協助仁大實現令數據分析對學生和教職員更輕易使用的目標。我們將繼續致力幫助仁大,以及其他客戶部署每個人都可以使用的數據分析和雲端技術,令應用更普及、拓展應用場景,令人人受惠。
General Manager, IBM Hong Kong
Why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Lie in Extreme Digitization
Three years into a global COVID-19 pandemic and financial services firms are beginning to face a different market landscape. The biggest change is customer expectations. After shifting to a more digital lifestyle, retail and business customers want the same level of seamless experience that fintechs, virtual banks, platform players, and SaaS applications offer. It’s […]
機密運算杜絕非法存取數據 助建立可信企業雲端營運環境
(文章於2021年7月2日在香港經濟日報網站刊登) 數據安全,是金融和電訊等需要處理敏感資料的行業,採用公共雲及混合雲服務的一個主要障礙。一般雲端服務商可以為處於靜止儲存狀態的企業數據,進行高強度加密,盡量減低被破解的機率;但是在運算和處理前的一瞬間,這些數據還是必須被解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這種以往看來安全的狀態越來越可能被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5G落地 電訊商如何善用優勢?
(文章於2021年6月1日在香港經濟日報網站刊登) 5G 流動通訊服務在世界各地推出已有一段時間,不過普及速度暫未能和當年 3G 甚至 4G LTE 面世時看齊。造成這種情況,除了由於市場對網絡速度不斷刷新已經習以為常之外,電訊商需要時間醞釀各類 5G 應用和服務,以突破既有的體驗和表現也是主因。 換句話說,對電訊商而言,單純用更快的網絡推動競爭激烈的流動通訊和娛樂等傳統服務,已不足以在 5G 業務上有盈利,花心思善用 5G 的優勢催生出「殺手級應用」才是關鍵。而這一次的主戰場,是在企業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