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I 要成功 先要值得人類信賴

Share this post:

(Image: wipo.int)

(文章於2019年6月3日在香港經濟日報刊登)

近代科技界出現幾波影響深遠的發展,像晶片半導體密度兩年翻倍,還有網絡用戶數量為網絡價值創造幾何增幅,都對人類生活帶來重大改變。下一波浪潮,很可能是 AI。

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IPO)今年一月發表研究指出,AI 已進入幾何增幅階段,最近六年全球註冊的 AI 專利項目,超過人類自 1950 年代起數十年總和。全球至今有 17 萬個 AI 註冊專利項目,其中一半在 2013 年後發表。

報告指出,首三名申請專利最多的公司,依次為 IBM(8,290)、微軟(5,930),和東芝(5,223)。中國亦走得很快,在申請專利最多的首二十家學術機構佔十七家。數家互聯網搜尋企業由於能取得海量數據,發展 AI 也早佔先機。

當技術高速發展,倫理責任更不可忽視。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近期的研究顯示,五千名高層主管級人員中,六成被訪者對信任和合規問題存有疑慮,故未配置 AI。針對業界關注,歐盟旗下委員會在 2018 年下半年起,制訂「可信賴的 AI 道德指引」,適時推動 AI 的倫理責任。

IBM 數十年前建立「信任及透明度原則」,當前實用建議包括:AI 的目標是支援人類工作流程,非取代人類;分析數據得出的洞見,屬於數據擁有人;AI 要具透明度,能向公眾解釋AI用來幹甚麼、由誰主持學習訓練。

技術是道德中立的,AI 到底用於正道還是歪途,取決於使用者的選擇和監管制度。說到底,值得人類信賴的 AI,才算成功的 AI。

IBM Distinguished Engineer and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Hong Kong

More AI stories

從種子到貨架 看IBM創新技術如何在五年內革新食品供應鏈各環節

在未來五年內,地球人口總數將首次突破80億。受到氣候變遷,有限水資源的影響,和錯綜複雜的食物供應鏈,未來只會面臨越來越多的考驗。為了滿足未來更多人口對食品的需求,我們需要全新的技術和設備、科學上的創新和突破,和對於食品安全的新思維。

Continue reading